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

長揸股票行不通

作者 : 信報張公道

早一陣子談過持有股票作長線投資的策略,當時指出,對於一般散戶而言,只有所投入的資金不大才會長揸;若然資金稍大,升值五成或一倍時,絕大多數人都會沽出,寧願遲些低價吸回。


事實上,過去二十年世界的股市極為波動,買入股票長揸並不是最佳的策略, 「買入後持有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。何解?這可從兩方面作分析。


首先,股市每隔幾年必有一個大牛市,然後是熊市。眾多股份於牛市時,股價可以倍升,甚至升三倍,此乃指大藍籌 ; 至於二、三線股,尤其是中資股,上升五、六倍者,比比皆是。


但熊市降臨時,藍籌的股價由高位計,下跌五成,易如反掌,下跌六、七成者亦頗普遍;二、三線股下跌八、九成者,多如恆河沙數。謂予不信,可找過去二十年各股的股價資料作詳細分析。


在如此背景下,長揸不放,豈非等於坐過山車,上上落落,到頭來得個「桔」?因此,遵從股市牛熊市的韻律作買賣,即低買高賣較為划算。


因此,買賣股票,必須學懂如何掌握出入市時機、研究走勢、配合經驗等均非常重要。走勢方面,宜學曉如何捕捉大趨勢,即看到「森林」,而不是一些人云亦云的走勢指標。超級大戶明知凡夫俗子人人利用此等指標測市,要玩「反走勢」易如反掌, 時常玩死眾多「大師」 。


其次,由於市場瞬息萬變,如科技的改變、消費者口味的改變,或政府政策的改變等,一間公司往往只高速增長幾年 (五、七年已經十分難得)便開始放緩,因而,其股價亦只得幾年亮麗,風光過後,股價便趨沉寂,甚至連跌數年,愈跌愈低。過去幾年的中移動(941)、匯控 (005)及思捷(330)即為最佳例子。


如果長揸變成「揸過龍」,未有在高價回吐,於是一見財化水,當然亦非上策。綜上所述, 「買入後持有」的策略,已經不合時宜,股民須變通才對。

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

輻射小知識

問:人體怎樣才會吸收放射性物質?


答: 放射性物質一般乘風散播,亦可透過煙雲散播。人體有機會直接從空氣吸入放射性物質,或是受空氣中微塵或沉降放射性物質照射而吸取。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和水,亦可能吸入放射性物質到體內。


問:逃避輻射時該做些什麼?


答: 不必要勿外出,在室內時關上窗戶和大門,關掉抽氣扇,阻止放射性物質進入。水泥和石塊建造的房屋,較木造房屋更能抵擋戶外放射性物質發出的輻射。


問:可以飲水嗎?


答: 謹慎起見,肇事地域四周的井水經判斷安全後飲用會較好,自來水基本上問題不大,但安全起見,亦應判斷安全後才飲用。


問:受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?


答: 症狀主要分為兩、三周之內出現的急性症狀,和經過數個月至一年以上出現的症狀。急性症狀是必須短時間內接受大量輻射才發生,今次日本核事故中 ,估計只有長時間逗留核電設施的操作人員才可能有急性症狀。


幾多輻射量才算超標 ?


輻射量低於每年100毫希沃特(mSv) ,便不致對人體健康構成顯著的影響,但在福島縣第一核電廠的爆炸事故現場附近,曾錄得400毫希沃特的輻射,倘若身處附近,便會出現白血球臨時減少等急性症狀。


根據世界核能協會(WNA)在切爾諾貝爾 (Chernobyl)核電廠爆炸事故後的資料,一旦發現350毫希沃特的放射性物質,當局便應重新安置居民至其他地方。量度放射性物質的單位是希沃特(sievert,亦有譯希弗) ,但1個單位希沃特已足以影響人體健康,因此科學家觀測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時,一般會用毫希沃特(millisievert ,相當於千分之一希沃特) ,而目前日本傳媒報道各市輻射量時,更常用 的是微希沃特(microsievert,相當於千分之一毫希沃特或100萬分之1希沃特) 。


倘若人體暴露於2000毫希沃特或以上的輻射,在之後的10日至3周之間,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和皮膚出現點狀出血,以及腸道受損引致的腹瀉等急性症狀 ; 假如全身接受7000毫希沃特的輻射量,便會致死。


其實我們平日都會接觸到放射物質。人體接受X光檢查的輻射量是0.05毫希沃特,人類暴露於天然的輻射量大約為2毫希沃特。


核電廠爆炸有可能產生放射性碘、銫 (caesium)、鈾、鈽 (plutonium)、氮和氬(argon) ,其中,放射性碘可能對年輕人有害 ,會導致甲狀腺癌,而有害的放射性銫、鈾和鈽卻不會對特定器官構成損害,放射性氮在釋出後幾秒內便衰變,氬則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。


服食無放射性的碘有助身體補充所需的碘,從而防止人體從大氣吸放射性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