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

輻射小知識

問:人體怎樣才會吸收放射性物質?


答: 放射性物質一般乘風散播,亦可透過煙雲散播。人體有機會直接從空氣吸入放射性物質,或是受空氣中微塵或沉降放射性物質照射而吸取。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和水,亦可能吸入放射性物質到體內。


問:逃避輻射時該做些什麼?


答: 不必要勿外出,在室內時關上窗戶和大門,關掉抽氣扇,阻止放射性物質進入。水泥和石塊建造的房屋,較木造房屋更能抵擋戶外放射性物質發出的輻射。


問:可以飲水嗎?


答: 謹慎起見,肇事地域四周的井水經判斷安全後飲用會較好,自來水基本上問題不大,但安全起見,亦應判斷安全後才飲用。


問:受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?


答: 症狀主要分為兩、三周之內出現的急性症狀,和經過數個月至一年以上出現的症狀。急性症狀是必須短時間內接受大量輻射才發生,今次日本核事故中 ,估計只有長時間逗留核電設施的操作人員才可能有急性症狀。


幾多輻射量才算超標 ?


輻射量低於每年100毫希沃特(mSv) ,便不致對人體健康構成顯著的影響,但在福島縣第一核電廠的爆炸事故現場附近,曾錄得400毫希沃特的輻射,倘若身處附近,便會出現白血球臨時減少等急性症狀。


根據世界核能協會(WNA)在切爾諾貝爾 (Chernobyl)核電廠爆炸事故後的資料,一旦發現350毫希沃特的放射性物質,當局便應重新安置居民至其他地方。量度放射性物質的單位是希沃特(sievert,亦有譯希弗) ,但1個單位希沃特已足以影響人體健康,因此科學家觀測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時,一般會用毫希沃特(millisievert ,相當於千分之一希沃特) ,而目前日本傳媒報道各市輻射量時,更常用 的是微希沃特(microsievert,相當於千分之一毫希沃特或100萬分之1希沃特) 。


倘若人體暴露於2000毫希沃特或以上的輻射,在之後的10日至3周之間,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和皮膚出現點狀出血,以及腸道受損引致的腹瀉等急性症狀 ; 假如全身接受7000毫希沃特的輻射量,便會致死。


其實我們平日都會接觸到放射物質。人體接受X光檢查的輻射量是0.05毫希沃特,人類暴露於天然的輻射量大約為2毫希沃特。


核電廠爆炸有可能產生放射性碘、銫 (caesium)、鈾、鈽 (plutonium)、氮和氬(argon) ,其中,放射性碘可能對年輕人有害 ,會導致甲狀腺癌,而有害的放射性銫、鈾和鈽卻不會對特定器官構成損害,放射性氮在釋出後幾秒內便衰變,氬則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。


服食無放射性的碘有助身體補充所需的碘,從而防止人體從大氣吸放射性碘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